全国服务热线 15711559060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凯里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师范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855-8553376,0855-8510505

官方网址:http://www.kluniv.edu.cn http://adweb.kluniv.edu.cn/

院校介绍

凯里学院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源于1958年创办的黔东南大学,与延边大学、吉首大学同为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州建立的三所民族高等学府之一,校名几经更迭变迁。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由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凯里学院;2008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凯里经济开发区新校区,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8.4万册、电子图书382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289万余册)。

学校始终坚持“三性三型”(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教学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现有18个学院,在校生11115人。设置本科专业56个,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重点、重点支持)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934人,其中,正高职称147人,副高职称357人;博士126人,硕士476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共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

学校注重科教融合与创新发展。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同时,拥有“全国地方高校优秀期刊”—《凯里学院学报》和全国第一家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命名“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6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04部,获各类专利授权258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等项目合作关系。从1992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累计培养了来自德国、韩国、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历生、语言进修生、交换生等300余人。2020年,与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与中文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凯里学院柬埔寨分校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先后入选成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凯里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发展“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及其他战略部署,秉承“立德树人、自强奋进”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