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5711559060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理学院

时间: 2023-06-21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招生网 浏览量: 3930 收藏
曾用名: 东北电力学院
省重点博士点硕士点保研资格原电力部
吉林省/理工类/公办/吉林省
排名: 第265名
综合指数: 62.69
热度:19634K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5年获评为吉林省十三五品牌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评为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2020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硕士指导教师17人。现有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 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1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指导教师5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53”人才培养扶助项目人选4人。

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8项、国家二等奖27项、省一等奖71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18项,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系统及软件60余项。

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18届,其中部分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如美国杜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毕业生就业行业包括信息、电力、汽车、金融、保险、银行、教育等,就业地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厦门、天津、重庆、成都、西安、福州、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数学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够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能够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从事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科学计算、决策分析、软件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本专业形成了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的特色,具体如下:

1.实施ATC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型(A):培养学术方面初步具备研究生水平的学术型人才;技术型(T):培养技术方面初步具备项目经理水平的技术型人才;综合型(C):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及特质的综合型人才。

2.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开展数学建模、软件研发、创新创业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打通渠道。目前,本专业已建立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及高科技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在IT行业、电力行业、通信系统、科研机构、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维护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学科、电力系统、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及管理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批应用数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获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吉林省精品课2门、吉林省优秀课6门,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吉林省一流课程1门,数学学科ATC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实践基地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实验室为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数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吉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专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硕士指导教师15人。现有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指导教师5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53”人才培养扶助项目人选4人。

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18项、省一等奖42项,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2项。

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17届,其中部分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如美国杜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毕业生就业行业包括电力、金融、保险、银行、IT、教育等,就业地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厦门、天津、重庆、西安、成都、福州、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系统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够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统计与决策分析、数据建模和管理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本专业形成了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的特色,具体如下:

1.实施ATC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型(A):培养学术方面初步具备研究生水平的学术型人才;技术型(T):培养技术方面初步具备项目经理水平的技术型人才;综合型(C):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及特质的综合型人才。

2.依托数学理论与工程应用创新实践中心,开展数学建模、数据统计分析、创新创业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打通渠道。目前,本专业已建立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统计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也可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经济、金融、计算机、能源、电力、电子、自动化等理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统计学

一、专业简介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度、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有关信息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预测,能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

统计学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吉林省精品课2门、吉林省优秀课6门,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吉林省一流课程1门,数学学科ATC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实践基地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实验室为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数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吉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硕士指导教师15人。现有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指导教师5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53”人才培养扶助项目人选4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熟练运用统计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形成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基于学术型、技术型、综合型(ATC)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元化发展;

依托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学建模、创新创业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基础,侧重统计专业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使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获得个性发展。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统计学、数学、计算机、能源、电力、电子、自动化等理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一、专业概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成立的材料类特设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以光伏电池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为主要方向,掌握新能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分析方法与器件制备工艺;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与器件性能的基本能力。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9人。专业现有材料物性探索与优化、太阳能电池物理与技术、光伏电池和光子能量转换材料、锂电池材料与器件等4个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专业依托于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计算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器件校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本专业与吉林、营口、南通、常州、东莞、杭州等地的新能源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

2016年专业创建,至今有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1%。其中部分毕业生考研深造,考研单位有中科院北京半导体所、北京微电子所、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宁波材料所、沈阳金属所、中科大苏州纳米学院等知名科研机构,及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考研率达43%。毕业生就业企业有中国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海洋石油等大型能源集团,及比亚迪、中创新航、爱旭太阳能、隆基光伏、北方华创等现代新能源企业集团。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基础,具备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器件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也能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陆上风光三峡”等吉林省内战略引导的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工科教育理念,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能源转化和存储为核心的特色:

1)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主要专业方向,强调数理基础,理化结合,培养具备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电工学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

3)依托学校在能源领域的学科优势,着重发展光伏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积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以利于服务社会。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在到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防工业、科研院所及私营企业等,从事产品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成为相关领域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同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学习背景可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深造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不同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微信搜索小程序:定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