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
时间: 2021-07-18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7167
收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7月16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期刊部共同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办公楼1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政书,来自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处、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校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学报编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会上,王政书致辞,省社科联规划办主任赵静、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处副处长刘海峰讲话。与会专家、师生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研究、伟大贡献研究、宝贵经验研究”等内容作分享研讨。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远英主持。王政书代表学校向理论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王政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阐释解读,这既是广大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更是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力争推出一批研究成果。要着力在“讲好”上下功夫,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赵静传达了在7月7日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的讲话,指出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社科界的学术优势,并介绍了马列学科和党史党建学科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立项、排名等情况。刘海峰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供了良好平台,下一步将通过抓好开学第一课、网络主题活动、结对子活动,抓好思政课教师的配备、学科建设、课堂教学主业等工作,与省内高校共同携手推进,抓稳做实。与会专家老师作报告研讨会上,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通过视频作题为《百年大党的智慧与担当》的主题报告。刘同舫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状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难题等方面作了交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学举作题为《把握历史规律 增强历史自觉》的主题报告。他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内涵,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主题报告。他总结并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持续强力释放的文明形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特色发展为根本路径的文明形态、相互促进共生的文明形态、高质量发展的文明形态及人类文明新形态六个方面特征。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叶本乾作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他通过“四件大事”“四个庄严宣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并就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问题与在座专家进行了探讨。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肖围绕《新的赶考路 新征程》作主题报告。他从不能忘记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就要继续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可以动摇,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明作题为《中国式社会主义新道路如何开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的主题报告。他解释阐述了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一个成果,强调了在马克思主义的“两化、两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学勇副教授作题为《百年大党的代际自觉》主题报告,他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代际自觉,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的代际自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统的代际自觉,面向未来、关注青年代际自觉,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代际自觉”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新国教授作题为《从国际比较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理论建设的经验》主题报告。他从德国社会党放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训、苏联共产党改旗易帜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经验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进行分享交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德志教授作题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题报告。他重点围绕“人类社会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优秀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多条路径的汇合”“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反复实践的理性决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法宝在于理论创新”五方面进行分享。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贝教授作题为《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探析》主题报告。他围绕以唯物史观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结构及相关理论的厘清方面作阐述。他指出,讲话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茂森博士作题为《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内在要求》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一论断的核心要义在于站稳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并从四个层次作了深刻阐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2020级研究生张潇双作了题为“增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的主题报告。她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迎难而上,争当创新先锋,树立必胜信心。要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合影
研讨会现场会上,王政书致辞,省社科联规划办主任赵静、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处副处长刘海峰讲话。与会专家、师生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研究、伟大贡献研究、宝贵经验研究”等内容作分享研讨。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远英主持。王政书代表学校向理论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王政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阐释解读,这既是广大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更是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力争推出一批研究成果。要着力在“讲好”上下功夫,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赵静传达了在7月7日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的讲话,指出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社科界的学术优势,并介绍了马列学科和党史党建学科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立项、排名等情况。刘海峰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供了良好平台,下一步将通过抓好开学第一课、网络主题活动、结对子活动,抓好思政课教师的配备、学科建设、课堂教学主业等工作,与省内高校共同携手推进,抓稳做实。与会专家老师作报告研讨会上,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通过视频作题为《百年大党的智慧与担当》的主题报告。刘同舫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状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难题等方面作了交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学举作题为《把握历史规律 增强历史自觉》的主题报告。他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内涵,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主题报告。他总结并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持续强力释放的文明形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特色发展为根本路径的文明形态、相互促进共生的文明形态、高质量发展的文明形态及人类文明新形态六个方面特征。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叶本乾作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他通过“四件大事”“四个庄严宣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并就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问题与在座专家进行了探讨。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肖围绕《新的赶考路 新征程》作主题报告。他从不能忘记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就要继续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可以动摇,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明作题为《中国式社会主义新道路如何开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的主题报告。他解释阐述了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一个成果,强调了在马克思主义的“两化、两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学勇副教授作题为《百年大党的代际自觉》主题报告,他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代际自觉,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的代际自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统的代际自觉,面向未来、关注青年代际自觉,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代际自觉”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新国教授作题为《从国际比较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理论建设的经验》主题报告。他从德国社会党放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训、苏联共产党改旗易帜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经验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进行分享交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德志教授作题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题报告。他重点围绕“人类社会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优秀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多条路径的汇合”“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反复实践的理性决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法宝在于理论创新”五方面进行分享。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贝教授作题为《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探析》主题报告。他围绕以唯物史观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结构及相关理论的厘清方面作阐述。他指出,讲话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茂森博士作题为《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内在要求》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一论断的核心要义在于站稳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并从四个层次作了深刻阐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2020级研究生张潇双作了题为“增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的主题报告。她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迎难而上,争当创新先锋,树立必胜信心。要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