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锁江:自强不息铸辉煌 继往开来谱华章——在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时间: 2022-09-25
来源: 河南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7825
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回顾河南大学团结奋进的拼搏历程,展望百年名校振兴的光明前景。在此,我代表河南大学,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河南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110年来始终秉持“百年之计端在树人”的理念,将“教育为国”的信念深深植根于一代代河大人的心底,历经沧桑,砥砺前行,在中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
——坚守教育救国初心,开新式教育之先河。
民国初年,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倡议效法欧美,引进西学,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于1912年创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学校更名为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正式开启本科教育,成为河南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后经河南中山大学阶段,于1930年更名为河南大学,哲学大师冯友兰、历史学家范文澜、经济学家罗章龙、考古学家董作宾、地质学家冯景兰等一批学术泰斗云集河大,开设文、理、农、法、医五大学科,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历经五四运动的洗礼,河大人积极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1925年,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应邀专程来校作《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演讲,随即在这里诞生了“河南高校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涌现出嵇文甫、邓拓、马可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积极投身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成为河南大学最鲜亮的办学底色。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八年历经五次迁徙,成为全国唯一在敌前坚持办学的高等学府。河大师生将课堂当成战场,把读书当作战斗,以血肉之躯守护文化命脉,播撒智慧星火。1942年学校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为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书写了悲壮而自豪的一页。
——坚守教育报国信念,勇担科教振兴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大学以“新的中国、新的河南,建立新型大学”为使命,从人民大会堂设计到南京长江大桥规划,从抗美援朝医疗队组建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建造,从原子弹导弹技术攻关到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杨廷宝、赵九章、党鸿辛等为代表的河大师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鲜明的河大印记。
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院系调整,折枝成林,生生不息,医学院、农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经济、财政、水利、建筑等专业调整至中南各校,为河南及中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生产大学的大学”。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历史变迁,在每一次重大分合调整中,都以宽广的胸怀实现新的融合,形成新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1978年成为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3年新建金明校区,2008年跨入省部共建,学科门类和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从特种材料研发到黄河文明研究,从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到百家讲坛授业传道,从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突破到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科教兴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守教育强国梦想,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河南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功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实现了河大人重回国家队的世纪梦想;迎来了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的历史性机遇,开启了百年名校振兴的新征程;郑州龙子湖校区正式启用,奠定了新百年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石。
学校与时俱进,踔厉奋发。20多位院士和学部委员、60多位杰青、长江、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等齐聚一堂;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化学、材料、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进入ESI前1%;在植物逆境、纳米润滑、智能地图等方面,实现国家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全覆盖;牵头组建河南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构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国家级人文科研机构等为主体的一流创新平台体系;建立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院,创办孔子学院和丝绸之路学院,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0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冠疫情,河南大学第一时间组建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快速研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展现了河南大学面对危机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河南大学这十年,是拼搏奋斗的十年,是厚积薄发的十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面向国家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百年名校振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110年来,一代代河大人秉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河大校训,传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铸就“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河大品质,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河大校风,这是河南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110年来,河南大学始终坚守报国初心,以为国育才为己任,培养了70余万名优秀人才,一批批河大学子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是母校的荣耀和骄傲!
110年来,河南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与中原人民风雨同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在前沿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人文社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发展及中原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大学110年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与厚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离不开河大先贤的智慧与心血,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奉献,更离不开全体师生的拼搏与奋斗!在此,我代表河南大学,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正处于一个尊重教育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变革时代。实现百年名校振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赋予河大的历史使命,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原大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战略需求,更是亿万河南人民和莘莘学子对高质量教育的殷殷期盼,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深知学校的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在中原大地探索出一条研究型综合性一流大学的发展新路,如何汇聚一流人才不断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如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原大地起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到河南大学考察,勉励大家把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为河南大学未来发展谋篇布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擘画以卓越创新为核心的育人、聚才、科研、治理、文化五位一体改革发展新蓝图。
——建设一流大学,要致力于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体系改革,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促进跨学科、跨院校以及国际联合培养,打造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支撑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建设一流大学,要致力于汇聚一流师资队伍。牢固树立“人才带学科”“人才促发展”的理念,坚持引育并举,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全覆盖的人才引育体系。推行预聘-长聘、新系列-老系列“双轨制”,设立研究员系列,扩大博士后规模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支更具创新能力、更具家国情怀、更具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一流大学,要致力于建设一流创新高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文理学科优势,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工科,构建“1+4+N”一流学科体系。优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河南省实验室,组建重大任务导向的创新团队及创新集群。强化与中科院及世界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郑州高等技术研究院。构建“学院-研究院-基地”一体化创新链条,打造新型特色智库,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及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
——建设一流大学,要致力于打造一流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卓越创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新型办学之路。大力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大部制、学部制、聘任制等新型管理模式。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的紧密联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扁平化、网络化、开放式的服务保障水平,形成更高效、更融合、更科学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建设一流大学,要致力于营造一流文化环境。牢固树立教育为国、创新为民的价值观,遵循教育和科研规律,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原始创新,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努力营造宁静平和、潜心致远、奋发向上的学术生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传承河大前辈先贤为人为学的优良品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尊师重教、务实重干、公平公正、团结奉献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开创更好的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历史机遇,保持战略定力,不遗余力地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奋力开创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科教强国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