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为何学医?广医萌新的医学梦
时间: 2023-09-14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浏览量: 7000
收藏
9月,各大高校的新生陆续入学报到,踏上一场全新的人生旅程。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吸引了更多优秀考生报读。今年,广医在广东省招录学生中600分以上占比达44.2%,是2022年的两倍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三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均在600分以上,在其他省份录取分数线高企。开学之际,南方+记者采访了广医的六名“小萌新”。他们中,有些来自医学世家,有些则是因为“体验过当病人的感觉,所以想要当医生照顾别人”,有些渴望传播科学声音,但无论如何,锻炼过硬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专业知识,是他们入学后最重要的事情,毕竟在拯救鲜活的生命过程中不允许出一丁点差错。
彭嘉欣,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考611分,来自湖南株洲穿着白衬衫,扎着高马尾,眼前的湖南妹子一开口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双眼灵动,声音洪亮,偶尔带点湖南口音。这是彭嘉欣,一个梦想当食品健康领域科普达人的姑娘。虽然刚上大学,但她已是校园里的“小红人”。开学典礼上,她代表新生做了发言;前几天的一场专家讲座上,她积极举手提问:“公共卫生与临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教授的答案超过了她的认知——“公共卫生的工作要面向群体,临床工作更多是面对个人。”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她想要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面向更多老百姓做好科普工作,这是她选择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初衷。
刘慧,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高考632分,来自广东中山刘慧渴望成为一名“手艺人”。 她成长在一个医学世家,对医学并不完全陌生,但在选择专业时,她结合自身兴趣和家人建议,选择了报考口腔医学。在外界看来,口腔科医生需要细腻的手上功夫,一点也粗糙不得,对此刘慧倒也不担心,她打小学习钢琴,动手能力强,有信心处理好口腔这门技术活。刘慧对大学专业学习充满期待——口腔疾病,只要多接触病人,多有机会锻炼,技术水平还是会得到提升。但她还想将来考研继续深造,目标是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破除口腔癌症的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黄子珊,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高考613分,来自广东广州“手术”“急救”“心肺复苏”“血管破裂”……一些常出现在家庭对话中的医学名词和医院故事,构成了黄子珊对医生职业的想象。小时候,外公和妈妈在家里讨论手术与患者,黄子珊自然是听不懂的,但她充满着好奇,医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这一份好奇延续到了中学期间,并让她在高考结束后报考医学专业。成长在医生世家,黄子珊清楚医生的工作节奏:作息不规律,精神紧绷,时刻保持随叫随到状态。黄子珊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无法成为像家人一样优秀的医生,“入学了,先从提升自己的身体体能开始”。
叶子渊,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高考657分,来自浙江金华叶子渊是个高个子男孩,讲起话来沉着冷静。当他说出高考分数时,周围的同学都惊叹一声:“原来学霸就在身边。”他的医生梦萌生于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他一度发烧到40度,疑似确诊,被送进医院。在害怕、紧张之际,医院里的医护不仅没有拒绝他,反而安慰他“不要担心,没事儿的”。医生的善意,点亮了这个茫然无措的男孩,也让他坚定了报考医学专业——“体验过当病人的感觉,就要想当医生去照顾别人”。一次手术的意外,让他的外婆左手失去机能,至今仍未康复。“如果手术医生专业本领强,就能减少这种医疗事故发生”,叶子渊打算成为一名专业外科医生,减少身边人发生医疗事故的概率。
凌傲雪,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高考559分,来自广东广州凌傲雪皮肤白皙,讲话干脆利落,谈到专业时目光笃定,“很想当个护士”。她从小患有哮喘,是医院的“常客”,医生每次见她都开玩笑说:“哎呦!凌傲雪又来了!”不喜欢吃药、打针的她,总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温暖。“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也是温馨的地方。”打从那时起,凌傲雪就想,长大后要在医院工作。凌傲雪的奶奶是一名护士,从事护理工作30年,于是,高考报志愿时,她在报考的院校的第一志愿一栏都选了护理学。凌傲雪说:“要努力学想学的知识,帮需要帮助的人,将温暖传递下去。”
彭臻,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专业,高考599分,来自广东广州彭臻是个很安静的男生,话不多,是个很好的“倾听者”。朋友们很喜欢向他倾诉烦恼,他也一定会耐心听完。他对精神医学的理解与启蒙,来自书籍《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书中作者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进行采访,阅读时让他感觉到“自己在与病人对话”。除了“倾听者”的角色,他也想当好一个“引导者”。高中时,当看到身边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同学,自己就产生了“很想帮帮他们”的念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实现治愈还是有难度,如果能攻克这种疾病,对社会很有帮助。”彭臻说。彭臻除了学专业知识,脚踏实地慢慢靠近梦想,还将在大学期间充分认识自己,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让自己成为拥有更专业技能的医者。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12/c8091893.html?
彭嘉欣,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考611分,来自湖南株洲穿着白衬衫,扎着高马尾,眼前的湖南妹子一开口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双眼灵动,声音洪亮,偶尔带点湖南口音。这是彭嘉欣,一个梦想当食品健康领域科普达人的姑娘。虽然刚上大学,但她已是校园里的“小红人”。开学典礼上,她代表新生做了发言;前几天的一场专家讲座上,她积极举手提问:“公共卫生与临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教授的答案超过了她的认知——“公共卫生的工作要面向群体,临床工作更多是面对个人。”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她想要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面向更多老百姓做好科普工作,这是她选择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初衷。
刘慧,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高考632分,来自广东中山刘慧渴望成为一名“手艺人”。 她成长在一个医学世家,对医学并不完全陌生,但在选择专业时,她结合自身兴趣和家人建议,选择了报考口腔医学。在外界看来,口腔科医生需要细腻的手上功夫,一点也粗糙不得,对此刘慧倒也不担心,她打小学习钢琴,动手能力强,有信心处理好口腔这门技术活。刘慧对大学专业学习充满期待——口腔疾病,只要多接触病人,多有机会锻炼,技术水平还是会得到提升。但她还想将来考研继续深造,目标是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破除口腔癌症的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黄子珊,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高考613分,来自广东广州“手术”“急救”“心肺复苏”“血管破裂”……一些常出现在家庭对话中的医学名词和医院故事,构成了黄子珊对医生职业的想象。小时候,外公和妈妈在家里讨论手术与患者,黄子珊自然是听不懂的,但她充满着好奇,医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这一份好奇延续到了中学期间,并让她在高考结束后报考医学专业。成长在医生世家,黄子珊清楚医生的工作节奏:作息不规律,精神紧绷,时刻保持随叫随到状态。黄子珊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无法成为像家人一样优秀的医生,“入学了,先从提升自己的身体体能开始”。
叶子渊,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高考657分,来自浙江金华叶子渊是个高个子男孩,讲起话来沉着冷静。当他说出高考分数时,周围的同学都惊叹一声:“原来学霸就在身边。”他的医生梦萌生于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他一度发烧到40度,疑似确诊,被送进医院。在害怕、紧张之际,医院里的医护不仅没有拒绝他,反而安慰他“不要担心,没事儿的”。医生的善意,点亮了这个茫然无措的男孩,也让他坚定了报考医学专业——“体验过当病人的感觉,就要想当医生去照顾别人”。一次手术的意外,让他的外婆左手失去机能,至今仍未康复。“如果手术医生专业本领强,就能减少这种医疗事故发生”,叶子渊打算成为一名专业外科医生,减少身边人发生医疗事故的概率。
凌傲雪,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高考559分,来自广东广州凌傲雪皮肤白皙,讲话干脆利落,谈到专业时目光笃定,“很想当个护士”。她从小患有哮喘,是医院的“常客”,医生每次见她都开玩笑说:“哎呦!凌傲雪又来了!”不喜欢吃药、打针的她,总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温暖。“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也是温馨的地方。”打从那时起,凌傲雪就想,长大后要在医院工作。凌傲雪的奶奶是一名护士,从事护理工作30年,于是,高考报志愿时,她在报考的院校的第一志愿一栏都选了护理学。凌傲雪说:“要努力学想学的知识,帮需要帮助的人,将温暖传递下去。”
彭臻,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专业,高考599分,来自广东广州彭臻是个很安静的男生,话不多,是个很好的“倾听者”。朋友们很喜欢向他倾诉烦恼,他也一定会耐心听完。他对精神医学的理解与启蒙,来自书籍《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书中作者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进行采访,阅读时让他感觉到“自己在与病人对话”。除了“倾听者”的角色,他也想当好一个“引导者”。高中时,当看到身边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同学,自己就产生了“很想帮帮他们”的念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实现治愈还是有难度,如果能攻克这种疾病,对社会很有帮助。”彭臻说。彭臻除了学专业知识,脚踏实地慢慢靠近梦想,还将在大学期间充分认识自己,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让自己成为拥有更专业技能的医者。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12/c8091893.html?